银河集团186net


      养殖前期河蟹塘几种水色情况分析
      发布时间:2020-04-15 19:06     浏览数:
      从这段时间的跑塘服务来看,今年的蟹塘比较奇怪,为什么说奇怪呢?因为蟹塘水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,有水清的,有水浓的、有水混的 。相比下来,忧比喜多,较往年来看水质较难调一点 ,在这边简单的梳理一下望能给各位一点帮助;
      第一种 ,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肥 、活、嫩、爽的水
      像这种水质,其实很多河蟹养殖户都会调,在放苗之前基本都能达到 ,那为什么苗下塘后水就调补过来了呢?可能有养殖户会说苗下塘不安稳自然会浑 ,其实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,苗下塘水会浑 ,但正常水质状况稳定的情况下 ,3天左右就能净下来,如果净不下来就得考虑其他因素了。
      第二种 ,水色往年常见的泥浆水
    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      这种水色出现的原因大概有5点:
      1 、河蟹放养密度多大。这里的密度过大一个原因是 ,有些塘口拿的是外地苗 ,本身放养密度过大 ,有些能达到1700-2000只每亩 ,包括今年很多河蟹养殖户都加大了放苗力度。第二是一壳过后河蟹体积变大,环沟容纳量有限 ,溶氧不足,河蟹活动量大。
      2 、水里鳅鱼、鲫鱼等野杂鱼过多也会造成水浑 。
      3、前期蟹塘养殖用草伊乐草长势过慢 ,水没肥起来水中缺乏藻类,水草和藻类净水能力弱 。
      4、随着气温的回升,土壤里的休眠卵大量孵化,蟹塘水中枝角类大量繁殖,导致水体白混 。
      5、新开挖蟹塘水体和土质都不太稳定,遇到雨天养殖水体上下水体形成对流 ,底部有机质被携带上来 ,悬浮于水中形成泥浑。
      处理建议如下:
      1、虫多引起的白混水体 ,杂质较多的塘口在蜕壳结束2-3天后适当杀虫,并在隔一天后及时解毒,在杀虫后的第二天使用全效底改片 ,一袋5亩地降解水中杂质 ,分解死亡虫体 ,改善底部环境 ,在第三天使用纳米黑金+乌金膏,培肥水质之后用黄金益菌素调节水质,使水体恢复到肥、活 、嫩、爽的状态 。
      2、泥鳅 、鲫鱼等野杂鱼过多的塘口可用茶仔素及时杀除 。若等到水草长起来了再杀效果就不大了,因为泥鳅、鲫鱼等野杂鱼也喜欢待在草里 ,一旦它们进草再想杀效果就难了 。
      3、蟹苗投放量过大的塘口 ,适度增加投饵量,防止蟹苗因为投饵不足而爬底导致水浑 ,在天气突变引起蟹苗应激性爬底的塘口,可外泼黄金多糖+高稳维C+抗激灵增强河蟹体质减少河蟹应激性,每天适当增高水位,提升河蟹活动空间增加水体营养 。
      4、做好水草养护工作,针对水草活力较差的塘口,可适当下点草肥,增强水草活力 ,提升水草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。
      5、投放螺丝,正常前期螺丝投放量在一亩地300斤左右,在螺丝下塘2-3天后水色会有所好转,然后用大芽孢一代20亩净水 ,然后用卵囊藻+乌金膏+纳米黑金肥水效果显著。

        XML地图